绿碳神州云·威士丹利

新闻资讯洞察行业发展,掌握最新资讯

绿碳神州云丨绿色园区补贴政策汇总

作者:威士丹利发布日期:2024-04-12166 人已读

新闻头图.jpg


1、绿色园区建设挑战

挑战一:零碳转型与持续发展难平衡

园区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每年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碳排放量仍在增长,脱碳压力巨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均需要以园区作为基础引擎,也会产生新的排放。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亟需破解的难题。

挑战二:零碳园区建设路径尚不清晰

零碳智慧园区作为全新概念,各地认知大多停留在概念层面,对于如何建设零碳智慧园区,难以从系统性、整体性考虑推动转型升级,顶层设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实现路径仍在探索。如,怎样摸清各园区碳排放家底,如何制定减碳路线图,如何低成本实现节能降碳,这些是路径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

图片11.png

信标委提出的“零碳园区框架蓝图”

挑战三:建设零碳园区的技术不成熟

现有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难以支撑实现碳中和,CCUS等技术成本极高,不具备大规模商用条件。基础研究方面,国际研究热度远远高于我国,虽然这三类技术研究成果在快速增长,但引用量较低,研究质量和技术创新需进一步提升。产业实践方面,各地的零碳园区普遍存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的情况。

目标有了,技术创新需要时间,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搞清楚零碳园区建设路径,政策、规划、方案需要尽快出台,以引导技术发展和目标实现。以下11大园区低碳转型案例,为我国建设零碳园区提供了经验。

 

2、绿色园区建设路径

(1)规划阶段

首先,对全园区碳排放基础数据进行全面摸底,做好碳排放数据统计和核查等基础工作,深入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情况。

其次,在园区碳排放统计和核查的基础上,推进“碳达峰”测算,科学估算碳达峰目标值和达峰期限。梳理出潜在的减排途径,并对不同减排途径的减排潜力、减排成本和减排效益等进行详细评估和测算。

最后,根据碳达峰目标值和测算结果,结合自身具备的能源转型、应用转型、数字化转型三大核心能力(如何构建三大核心能力请阅读第4部分),科学选择碳中和路径,明确减排目标、重点任务、重点措施等事项,并制定详细减排时间表,形成精细化的碳排放控制计划和实施方案。

 

(2)建设阶段

针对建筑载体减排是打造低碳园区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既有项目,由于建成年代质量标准低、维修不及时等原因,普遍存在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亟需绿色改造。主要包含产业优化及机制引导两方面:

产业优化: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广普及碳应用,促进产业链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产业优化方案,淘汰一批,改造一批,引进一批。

一方面,在原有园区产业基础上,鼓励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产业集聚区。

另一方面,推动园区企业利用低碳设备、低碳技术及低碳材料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提高能源利用率,进一步实现园区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

机制引导:通过建立相关组织机制,创新碳排放激励机制等,完善园区低碳管理机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园区零碳建设的长效机制与政策措施,为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运营阶段

运营阶段是园区实现零碳化的最关键环节。

数字赋能:通过智慧园区体系,对园区内水电、光伏、储能等各类能源数据进行全面管理及趋势分析,整合碳管理模块,建设零碳操作系统。

要素配置:强化要素支撑,对接配置相关土地、机制、金融、技术、人力、数据等资源要素,建设包括园区企业、园区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分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系,实现多元化、信息化监测模式。

 

图片22.png

 

3、绿色园区申报流程

图片33.png

 

(1)园区根据工信部当年发布绿色制造评价工作通知要求进行自评价并出具自评报告;

(2)自评结束后向有资质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申请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会按照绿色园区评价要求对园区符合性进行评分并编制评价报告;

(3)园区取得第三方评价报告后,连同自评报告一起提交给地方工信部门评审,评审通过后可获得市级绿色园区示范单位;

(4)省级工信部门评审通过后可获得省级绿色园区示范单位;

(5)最终工信部评审通过后可获得国家级绿色园区示范单位,通过评审的园区会按批次在网上进行公示。

 

新闻头图.jpg


4、绿色园区建设案例

案例1:无锡星洲工业园区(PPT)

星洲工业园利用远景智能零碳方舟平台,摸清了园区碳排放家底,对能源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确定了园区双碳目标、实现战略、主要路径。

图片44.png

无锡星洲工业园碳中和解决方案

 

星洲工业园持续引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电站、分布式天然气发电、集中供能能源站等减排项目,持续优化园区用能结构,降低碳排放。已有光伏装机容量超18兆瓦,全年发电量超1800万度,且配置160兆瓦时的储能电站。建设完成后,每年至少可产生500万度绿色清洁电力,减少约0.3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园区已规划在园内投资建设4×10兆瓦级天然气分布式发电项目,每年可减少至少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案例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位于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拥有丰富的能源、化工、建材等资源。

图片55.png

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效果图

园区中80%的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和储能,另外20%的能源基于智能物联网的优化,将会通过“在电力生产过多时出售给电网,需要时从电网取回”的合作模式,实现100%的零碳能源供给。

目前,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已建成一座占地面积约400亩、一期10GWh产能的现代化动力电池工厂,根据规划,二期总产能将提高到20GWh,每年将为超过3万台电动重卡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耐久性和高性价比的动力电池,还可为风光储应用提供超10GWh储能电池,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案例3:青岛中德生态园

中德生态园围绕生态标准的制定和应用、低碳产业的配置和发展、绿色生态城市建设与推广“三大领域”,建立零碳试验区指标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型零碳社区建设模式,力争率先打造零碳试验区、碳中和灯塔基地。

图片66.png

园区通过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同时打造零碳建筑,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和装配式建筑,实现100%绿色施工、绿色建筑。此外,推进园区管控数字化转型,建设零碳操作系统,实现数据支撑园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


针对绿色低碳行业蓬勃发展与政府、企业集团、碳管理、碳金融,碳交易的迫切需求,公司董事长陈志雄高瞻远瞩,决定发起数字化碳管理系列标准编写。

首批四项团体标准由公司核心技术团队与中国节能协会、中国方圆认证集团开展深度合作,进行深入的市场痛点、需求和技术调研与准备。基于公司拥有的二十项国家发明专利、核心技术,全面总结与梳理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数据、模型与架构,融合国内相关团体标准与经验。


招募令海报.png


二维码.png

联系人:黄小姐 19102056313

邮箱:huangfeiyan@vensi.cn


 

我们期望,更多的用能单位、企业集团、投资机构参与四项团体标准的讨论、交流、互动。                                

我们与中国节能协会诚邀各位伙伴加入四项团体标准参编单位,通过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数字化碳管理、碳金融、碳交易的生态圈,为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为国家碳中和伟大目标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本文来源:维度系列(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运营者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

400-829-9797
在线咨询客服